“传承红色基因,礼敬传统文化”,大家好,我是本期领学人王馨,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传统文化经典书籍,是由费孝通先生所撰写的《乡土中国》。该书是费孝通先生的代表作之一,也是一部反映中国乡村社会现实和历史的重要著作。在这部书里费孝通先生通过对中国不同地区的调查和研究,提出了“乡土社会”这一概念,强调了乡土社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,并探讨了乡土社会的结构、文化、心理和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。
本期重点给大家分享第四章差序格局的选段。
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,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。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的圈子的中心。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。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。以社会中最重要的“亲属关系”为例,俗语“一表三千里”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,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一样的。范围的大小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。有势力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,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。即在“差序格局”这样一个社会里,所有的关系都源于价值,价值的变化决定了这富与伸缩的社会圈子大小,只有自己这个“水波纹中心点”足够强,圈子才能足够大。另外在差序格局中,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,是私人联系的增加,社会范围是一个个敌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,因之,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。差序格局这一章展现了乡土社会一个重要的特点——私,它是关于群己,人我界限如何划分的问题。面对公共产品或者服务,人的“责任心”很容易丢失。私的毛病在中国实在比愚和病更普遍的多。谈及社会格局,西洋社会是团体格局,人与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很明晰;中国社会的格局是以自己为中心,像丢石头形成的同心圆波纹性质,这不仅体现在亲属关系,也体现在地缘关系,这种差序格局同时还具有伸缩性,随时随地是有一个“己”做中心。在儒家思想里,对“己”提出了很多修身的要求——君子要求自己,小人才苟求自己。差序格局里,谁都可以是一个中心,那么对这个中心的任何一个人都应该有一个礼俗社会的道德约束。有了道德约束,中国人的私也就会慢慢被改善。
以上就是本期分享的主要内容,感谢大家的垂听。